2010年2月24日 星期三

2月22日誕生的唯美浪漫音樂家: 蕭邦


波蘭鋼琴詩人 蕭邦
(Frederic Francois Chopin,1810一1849年)

蕭邦小傳:

歷史上最具影響力和最受歡迎的鋼琴作曲家之一,是波蘭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人物及歐洲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父親是法國人,母親是波蘭人,真實出生日期為1810222日下午6點左右,其母親以31日作為蕭邦出生,亦成為官方承認出生日期。蕭邦從小就才氣橫溢,八歲時便舉行公開演奏,十五歲時就出版了自己的作品,博得了「音樂神童「第二個莫扎特」的美譽。在他二十歲時,為了達成做一個音樂家的理想,他決意前往音樂之都----維也納學習。同年,波蘭發生戰爭,首都華沙淪陷於俄國人之手,蕭邦在悲憤之餘,寫下了著名的〈革命頌>1831年,蕭邦到了巴黎定居,他的音樂天份得以繼續發揮,寫出了許多超凡脫俗的佳作。後來他因長期患病,39歲時英年早逝。是一位卓越的鋼琴演奏家,他的作品幾乎全是鋼琴演奏曲。作品中活潑輕快的旋律與蕭邦憂鬱傷感的性格恰成對比,在同時期的音樂家中,可算是獨樹一幟。


蕭邦與喬治桑:
蕭邦在李斯特家第一次見到了身著男裝、抽著煙的喬治·桑,並對她一見傾心。詩人喬治·桑看上去十分高傲和極具自我意識。

1838年11月喬治·桑

根據醫生的建議,

帶著她的兩個孩子移居西班牙馬洛卡希望西班牙的氣候可以有助於她的孩子Maurice風濕病的好轉。蕭邦也一同搬到了馬洛卡,蕭邦一生患有肺結核,他也希望溫暖的氣候能夠緩解他的病痛,但是事與願違,Maurice的病情有了明顯好轉,而蕭邦的肺結核卻因為房間條件差,加上糟糕的天氣,發展成了肺炎。98天後蕭邦和喬治·桑離開了馬洛卡島,這段旅程雖短,但是對蕭邦和喬治·桑都印象深刻,喬治·桑將這段經歷記錄在了她的小說《馬洛卡島上的冬天》中。

1839年1843年的夏天,蕭邦都是在喬治·桑位於家鄉諾昂(Nohant)的莊園里度過的。這是一些寧靜的日子,蕭邦創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包括著名的波蘭舞曲《英雄》。蕭邦與喬治·桑的戀情具有傳奇色彩。他們的

戀情在1847年畫上了句號,兩人都沒有公開分手的原因。


代表作品:

1. 圓舞曲

  • 降大D調「小狗」圓舞曲,又稱「一分鐘圓舞曲」(鋼琴家: 巴倫波因)

  • 升c小調圓舞曲, 作品64之二號 (鋼琴家:霍洛維茲于白宮的演出)


2. 鋼琴奏鳴曲 (共三首)
  • 第2號B小調, Op. 35,第三樂章葬禮進行曲--在下葬蕭邦時演出的曲子(鋼琴家:Michelangeli米開蘭傑里)

(於法國巴黎的蕭邦墓)


(埋葬蕭邦心臟的祖國波蘭)

3.
練習曲 (共27首)
  • 離別練習曲 (鋼琴家: 肯普夫)
  • 黑鍵練習曲
  • 革命練習曲 (俄國鋼琴家Bunin布寧-1985第11屆蕭邦大賽冠軍)

4. 波蘭舞曲/馬厝卡舞曲/夜曲
  • 波蘭舞曲"英雄" (阿根廷鋼琴家阿格麗希-1965第七屆蕭邦大賽冠軍)

  • 夜曲Op.9 No.2 (鋼琴家: 魯賓斯坦)

5. 鋼琴協奏曲 (共兩首)
  • 鋼琴協奏曲第一號, Op.11 (中國鋼琴家李雲迪-2000年第14屆蕭邦鋼琴大賽冠軍)

其他有關蕭邦的資訊:
  • 蕭邦國際鋼琴大賽: 為了紀念蕭邦,波蘭華沙每五年舉行一次蕭邦國際鋼琴比賽

  • 蕭邦計畫(Project Chopin): 為了紀念蕭邦200歲冥誕所製作的一部停格動畫長片,這部85分鐘長的影片是由歐洲幾個國家共同製作,獲得波蘭電影局,波蘭的TVP電視台等機構贊助製作,導演是動畫短片彼得與狼的動畫師Martin Clapp執導,其他班底也幾乎是從彼得與狼過來,像是Marek Skrobecki負責人物與場景設計,音樂則有華裔的鋼琴家郎朗(Lang Lang)參與。特別的是,這部影片也將製作3D立體效果,影片預計在2010年的秋天上映。
  • 蕭邦藝文書廊: 坐落於休士頓中國城內的蕭邦藝文書廊 館藏書庫豐富 經常舉辦藝文活動


2010年2月17日 星期三

中提琴的發展歷史及重要曲目



中提琴簡介及發展歷史
中提琴是一種弓弦樂器,其音域比小提琴低完全五度。比大提琴高八度。其空弦從粗到細依序是c-g-d'-a'。音色相較於小提琴、大提琴顯得相對隱晦。平時使用中音譜記號(alto clef)記譜,高音域則使用高音譜記號。
在18世紀中葉之前,中提琴只在管弦樂團中使用。之後隨著弦樂四重奏的興盛,成為室內樂中不可或缺的樂器。但當作獨奏樂器使用則要一直到18世紀後半。著名的中提琴獨奏曲有史塔密茲(C. Stamitz)的《D大調中提琴協奏曲》,白遼士的《哈羅德在義大利 Harold en Italie》及舒曼(R. Schumann)的《童話故事》(Fairy Tale)等。



中提琴的結構和材質都和小提琴相近,只是在尺寸上更大一些,音色更具變化性。和小提琴不同的是,中提琴沒有標準長度。為了和小提琴的音色和諧,最佳中提琴的長度是21英寸。這個尺寸不適合像小提琴一樣演奏。因此幾個世紀以來,中提琴家和提琴製作師不斷常常修改中提琴的尺寸和形狀,使之更短更輕,但同時保證有足夠大的共鳴箱來體現中提琴的音色。





通常中提琴的體積更大,弓弦更長。左手可以演奏出更寬更強的顫音,右臂運弓的距離離身體更遠。演奏者必須將左肘伸得更遠甚至彎過來,這樣手指才能夠到最低的弦。只有手指穩定有力才能發出一個清晰的音。中提琴的弦通常比小提琴粗一些,因此音色更柔和低沉。中提琴的弓比小提琴略長一些,是提琴類樂器中最長的弓,弓頭略寬一些,重量大概是70到74克,小提琴的弓重量在59到71克之間。



中提琴樂曲

20世紀之前
在早期管弦樂中,中提琴部分通常是作為和聲出現,偶爾有一些旋律部分。當它演奏旋律的時候,往往是其他弦樂器旋律同度或高八度的重複。巴赫的布蘭登堡第六協奏曲是一個例外,樂曲使用兩把中提琴作為主旋律。又如埃克托·白遼 士(Berlioz)創作的「哈羅德在義大利」(Harold in Italy)其實就是一首中提琴協奏曲。在室內樂中,中提琴是一個重要的角色。莫扎特的「弦樂五重奏」系列,將中提琴的特點發揮得淋漓盡致。他的作品採用兩把中提琴,一把作為獨奏,另一把作為和聲,極大地豐富了音樂的表現力。莫扎特的「交響協奏曲」(Sinfonia Concertante)里,中提琴和小提琴一樣重要。由於中提琴演奏技能要求較高,因此20世紀前中提琴的著名作品相對較少。中提琴家不得不演奏一些改編自小提琴,大提琴或其他樂器的樂曲。

Yuri Bashmet wikipedia
Maxim Vengerov wikipedia
莫札特,交響協奏曲 (第一樂章)


Pinchas Zukerman wikipedia
舒曼,童話故事 (第一樂章)



布拉姆斯,中提琴奏鳴曲Op.120 No.1 第二樂章


20世紀及以後
20世紀早期,隨著Lionel Tertis 及 William Primrose等中提琴演奏家的湧現,更多的作曲家開始創作中提琴樂曲。英國作曲家阿瑟·布利斯、約克·鮑恩 (York Bowen)等人都曾為Tertis創作過作品。William Walton和Bela Bartok也創作了著名的中提琴協奏曲。20世紀末期,作曲家們創作了大量的中提琴曲目,如俄羅斯作曲家阿爾弗雷德·施尼特凱和波蘭作曲家克里斯多福·潘德列茨基創作了中提琴協奏曲。

Walton中提琴協奏曲



亨德密特中提琴無伴奏奏鳴曲 OP.25 No.1 第四樂章

2010年2月10日 星期三

二月份壽星 - 孟德爾頌

孟德爾頌的維基百科介紹

仲夏夜之夢 - 婚禮進行曲



無言歌 Op. 67, No. 4 "Spinner Song" (Bee's wedding)



Op. 19, No. 1



Op. 102, No. 4



義大利交響曲"Italian Symphony" mvt 1


mvt 2


mvt 3



mvt 4




蘇格蘭交響曲 mvt 1




Mvt 4



Lang Lang plays Mendelssohn piano concerto No. 1 Mvt I



Mvt II


Mvt III

2010年2月3日 星期三

春季2010, Week 1 - 舒伯特

維基百科的中文介紹



誰在黑夜中騎行是個帶著兒子的父親 他把兒子緊抱在懷裡無比的溫暖
噢!爸爸,爸爸!你看見黑暗中魔王的女兒嗎
兒呀!為何把臉而埋藏?
你看見 魔王了嗎 ? 他戴著王冠 衣衫很長
兒啊!那只是煙霧飄蕩!

好孩子呀 跟我來吧 我跟你一起遊戲玩耍
海邊有漂亮的花兒開遍 我的媽媽為你做了黃金的衣裳
喔 爸爸 爸爸 你聽見了嗎 那魔王在和我說話
兒呀 你別怕 那只是風吹枯葉的聲響
好孩子呀 你可願跟我去 我女兒正等著你
每天晚上和你一同歌唱遊戲 她會唱歌跳舞 使你歡喜

兒呀!我看得清楚 那是灰暗的柳樹枝!
我真的很愛你 你長得可愛 又美麗
要是你不跟我走 我就要使用暴力了
噢!爸爸,爸爸! 魔王把我抓住 魔掌使我不能呼吸
父親在顫慄 鞭馬疾奔馳
他把喘息的兒子緊抱在懷裡
筋疲力竭回到家裡
懷裡的孩子 已經斷氣


Baritone: Dietrich Fischer-Dieskau

費雪狄斯考的中文介紹


野玫瑰
鱒魚
Silvia
遨遊 (美麗的磨坊少女)

Fritz Wunderlich 的英文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