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31日 星期三

捷克音樂家 史麥塔納

維基百科的史麥塔納(中文版)




卡拉揚指揮莫爾島河




歌劇: 被出賣的新娘, 序曲


Victor Borger 指揮丑角進場舞曲


Polka波卡舞曲 and Furiant火烈舞曲




Piano Trio, 1st mvt


String Quarte no. 2, 1st mvt



彼得與狼

普羅高菲夫 "彼得與狼"


2010年3月25日 星期四

薩拉薩泰 卡門幻想曲

Gil Shaham




法國音樂家拉威爾

維基百科的拉威爾介紹


鋼琴曲 水之嬉戲










Tzigane(吉普賽人)






小提琴奏鳴曲, 第二樂章 "Blues"






第三樂章



死公主之孔雀之舞



2010年3月17日 星期三

許永錫主講 - 比才歌劇「卡門」

前記

比才(Georges Bizet) 於1838年10月25日誕生在巴黎近郊布吉瓦(Bougival)。在法國樂壇上是位極為突出的天才, 在三十七嵗的壯盛之年離間人世,留下二十七齣歌劇和輕歌劇。他還寫作交響曲、管弦樂曲、鋼琴曲、歌由和清唱劇等計一百二十七首作品。十歲時獲特准進入巴黎音樂院,十九歲就榮獲羅馬大獎。他的音樂率直、光輝、白然而充滿健康的氣息。

俄國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曾預言;比才的歌劇《卡門》將是「名作中的名作」,數年後,果然成眞。其在世界上許多頂尖級的歌劇院上演次數,以及受觀眾熱愛的程度, 都遙遙凌駕在其他歌劇上。威爾第的《茶花女》、《弄臣》、 《阿伊達》、 普契尼的《波西米亞人》、《蝴蝶夫人》,也都時常上演,這些歌劇都是以女主角哀艶悲戚的身世博取觀眾的熱淚, 加上感人肺腑的戲劇情節, 而風靡世界各地。《卡門》受世人酷愛的原因卻稍有不同,其劇情固然高潮迭起,富於魄力,但最迷人之處,可能還是那光輝燦爛的音樂 。

一般歌劇中的女主角都以女高音(Soprano)來演唱,「卡門」則是由女中音(Mezzo Soprano) 演唱。由於需要高難度的『唱』加上『演』,許多世界頂尖級的女高音都試演灌唱《卡門》以留芳萬年。

《卡門》在1875年三月三日在巴黎喜歌劇院首演, 不料被觀眾指責說; 音樂難懂, 內容缺德,而一敗塗地。 有人寫道:「劇情的進展越是接近結尾, 觀眾的情緒越是冷落,從第四幕開始到全劇結束,觀眾的態度己經變得冷若冰霜了。」戲劇評論並指責: 「毫無趣味的危險作品」、「把離經叛道的作品搬上了舞台」、「模糊曖昧的音樂」、「管弦樂部份壓過了聲部」等等。但是輿論的反應在首演之後卻慢慢起了變化,上演的次數逐漸增加,到了三個月後,己經上演了三十三次,之後又在兩次音樂季中演出五十場之多,以後在維也納宮廷劇院、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的蒙奈皇家劇院、英國倫敦皇家劇院、在美國紐約音樂學會、在義大到、德國、俄國等地都成功演出。到1940年為止,短短二十九年之間,僅在巴黎一地,就締造了上演一千次的光輝紀錄。可惜的是這一切的光榮,比才一點也無法知道。 他在首演三個月之後, 因心臟併發症逝世。享年只有三十七歲。(你、我的一半年紀!!我們多活了一倍時間,做了些甚麽?)



劇情簡介

作曲者:比才(George Bizet,法國人,1838 – 1875)
首演:1875 年3月3日巴黎喜歌劇院
演奏時間:四幕共約2 小時24分
主要人物:
男主角,(男高音, Tenor)下士班長,唐‧何塞 (Placido Domingo主演)
女主角,(女中音, Mezzo Soprano)卡門( Waltraud Meier主演)
女配角,(女高音, Soprano)米凱拉 (Angela Gheorghia主演)
衛兵隊長,(男低音, Bass)祖尼伽
鬥牛士,(男中音, Bariton) 艾斯卡米諾
走私客,(男高音) 朗開籮和烈們達多
吉卜賽女郎(女高音), 弗拉姬達和麥塞德絲

前奏曲,這是經常在音樂會上演奏的曲子。

大都會歌劇院, James Levine. 卡列拉斯

第一幕
塞維亞一個美麗的廣場中有一座橋。在守衛房的左側有間煙廠。米凱拉來找唐•何塞,但她不但沒找到他,還被頑皮的士兵騷擾,只好先離開等一下再過來。何塞來接莫拉雷的班,他的上級長官是中士祖尼伽。煙廠女工在休息時湧出工廠,此時卡門出現了,所有男人都來此向她求愛,除了何塞之外。但卡門卻看上了他。唱出哈巴涅拉舞曲(Habanera):「愛情是一隻小鳥。」來引誘何塞。她唱道:「愛情像一隻自由的鳥兒,誰也不能够馴服它,沒有人能够促住它…你不愛我,我倒要愛你,我愛上你可要當心!…」大胆地把胸前的紅花投給何塞。



愛著何塞的米凱拉帶來他母親的訊息和問候,米凱拉講述母親日夜思念的「米凱拉的詠歎調」。唐•何塞感動地回唱:「母親和藹的慈容好像在眼前」。 Parle-moi de ma mère.


她走後,煙廠發生了鬥毆,祖尼伽抓住了卡門,當時卡門拿著小刀要威脅自己的工友。她被何塞看管著,卡門向何塞唱出魅人的民謠風歌曲「塞奎第拉舞曲- 在塞維耳城牆邊」, 希望心上人陪伴, 何塞受不住對方的誘惑,放她走了。

多明哥與大都會歌劇院

第二幕
走私者酒店裡的晚上,卡門,弗拉姬達和麥塞德絲跳着吉卜賽女郎的歌舞:「The rattling, ringing tambourine」。鬥牛士艾斯卡米諾來到並受到熱列歡迎。他們唱起鬥牛士之歌「Toreador’s Song」。


朗開籮、烈們達多、卡門、弗拉姬達和麥塞德絲決定組成走私者集團。但卡門拒絕加入,因為她正等著何塞。何塞為她坐了牢,在刑滿出獄後何塞到了當地,但召喚的號聲也在此時響起,卡門阻止他不讓他去報到。何塞從懷裡掏出已枯黄的花, 唱出著名的「花之歌(Flower Song) 」。


祖尼伽突然出現,何塞一怒之下拔劍對抗。但中士很快就被走私者繳了械,何塞也只好跟卡門入夥了。


第三幕
間奏曲:在豎琴的琶音伴奏下,長笛吹出寂靜的牧歌風旋律,隨後由單簧管、英國管、低音管和雙簧管等相繼模仿,並交職著弦樂的對位旋律。曲勢逐漸增強後, 又慢慢減弱,好像消失般結束。在一個山谷裡,何塞和走私者一起行動(六重唱和合唱:「Listen, comrades」),但卡門已不再愛他。她現在已經愛上了艾斯卡米諾。

祖賓梅塔指揮皇家歌劇院


弗拉姬達和麥塞德絲用紙牌算命,卡門也開始算自已的命運和愛情,竟發現那竟是死兆。 (三重唱,關於撲克牌:「Shuffle, shuffle, cut them, cut them」)。走私者阻止何塞和艾斯卡米諾的決鬥(二重唱:「I am Escamillo」)


米凱拉來到(詠嘆調:Here is the smugglers, stronghold)並告訴何塞,他的媽媽將不久於人世。何塞惡狠狠的威脅了卡門,並離開了大隊。


第四幕
進行曲和合唱。人們熱烈地慶祝鬥牛大會即將進行, 有精彩的西班牙舞表演, 小孩和群眾興高采烈地歡呼鬥牛士行列的來臨。


塞維亞鬥牛場前的廣場,鬥牛士們擁擠的在場外遊行。艾斯卡米諾和卡門唱出一段短而優美的二重唱。卡門答應艾斯卡米諾的求婚,條件是他能勝利歸來。
當她要進場的時候,碰上了臉色蒼白的何塞。(二重唱,卡門,唐•何塞:「Is it thou; it is I」)何塞最後一次向卡門求愛,但卡門拒絕了。卡門冷酷地說:「不論活着也好,死了也好,我不再聽你的話。」「還你這因戒指!」

因此何塞就把匕首插到了卡門的胸口,當勝利的艾斯卡米諾回到廣場的時候,卡門已經斷氣了。最後,何塞向士兵自首,伏在卡門的屍体上哭着:「是我殺死了她!啊,我的卡門,我心愛的卡門!」這場三角關係的悲劇就這樣落幕了。



雜記

1. 不解之事:和「命運之數」,「三」有不解之緣:
• 比才在18「3」8 年出生
• 卡門首演在1875年「3」月「3」日
• 1875年6月「3」日比才去世。 享年只有「3」7歲
• 比才去世時正在演第「33」次《卡門》
• 第「33」次演出時的第「3」幕中玩紙牌的算命遊戲,竟然翻出不吉利的牌。演員回到化妝室,便有人通知比才剛剛去世。

2. 眞實故事:
《卡門 》是由普洛斯波‧梅里美(Prosper Merime, 1803 – 1870) 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 它是一個眞實的故事。梅里美1830年初秋在安達魯西亞旅行,而在蔭凉的泉水旁遇見了手握着黄銅槍的一副凶相的男人。他那一夜竟得這名長相凶惡的男人住在山上小木屋裏,此時他才曉得對方就是被懸賞的通緝犯唐‧何塞。眞實故事中的唐‧何塞是在山上殺死卡門, 並非在鬥牛場外廣場。原著中卡門有一位獨眼兇狠的惡棍凱西亞,但在歌劇中被刪除了,而多加了 唐‧何塞的未婚妻米凱拉和兩位女友弗拉姬達和麥塞德絲。

3. 首演失敗的原因:

• 演出地點是巴黎喜歌劇院,觀眾習慣於欣賞喜劇。《卡門》卻是以悲劇收場。

• 當時盛行的歌劇像《茶花女》、《弄臣》、《阿伊達》等均以女主角哀艷悲戚的身世博取觀眾的熱淚,《卡門》却以不同的高傲性格, 玩世不恭的態度終其生命,令當時的觀眾一時無法接受。

• 唐‧何塞違背慈母的希望、捨棄純樸的未婚妻、逃離軍營而為卡門走上山頭當山賊,也令觀眾一時無法接受。

2010年3月10日 星期三

聖桑的動物狂歡節

聖桑 (Saint-Saens, 1835-1921)


聖桑,法國 人,母親及姨母均為音樂愛好者,聖桑從嬰兒時期開始就對周圍所有聲音均甚感與趣。聖桑兩歲時隨他的姨母習琴。他擁有超凡的記憶力,只要聽過、讀過的,他都能毫無錯漏的放在腦袋裡。三歲便懂書寫,十歲第一次公開演奏,竟以記憶彈奏出貝多芬的32首鋼琴奏鳴曲,因而聲名大噪,名聲傳遍歐美各地。1840年,聖桑進入巴黎音樂學院,並進修管風琴及學習作曲。曾贏得多個獎項。聖桑的天分及名氣使他與李斯特與白遼士結緣,並且成為要好的朋友。聖桑以演奏管風琴為生。李斯特更稱譽聖-桑為世上最偉大的風琴家。不僅對音樂有興趣,聖桑也對於其他的科學如植物學、考古學和地質學....很有興趣,可謂是多才多藝的一位作曲家。聖桑在1871年與佛瑞、法蘭克以及拉羅等多位法國音樂家成立國民音樂協會,致力推廣正統的法國音樂,對於往後的法國器樂音樂的發展,有著很大的影響。


聖桑於1886年完成著名的《動物狂歡節》及《第三交響樂 管風琴》,並以此獻給當年逝世的好友李斯特。聖桑多才多藝且貢獻良多,法國政府後來以榮譽軍團勳章來表彰聖桑的成就。19211216日,聖桑於北非阿爾及利亞因肺炎病逝,遺體運返法國後葬於巴黎。享年86


樂曲介紹:


動物狂歡節 Carnaval des Animaux / Carnival of the Animals

1、序奏和獅王的進行曲:由雙鋼琴的序奏開始,接著弦樂齊奏獅子主題,在鋼琴奏出表現獅子咆哮的半音階後,出現雄偉莊嚴的進行曲,表示獅子的登場﹔這隻萬獸之王,邁著堂皇的步伐,帶領看動物們的行列。


2、公雞和母雞:母雞用單簧管表示,公雞則以最高音的鋼琴表達。以弦樂表達公雞與母雞在地上啄食的神態。


3、野驢:由鋼琴飛馳般的演奏,描寫在遼闊的草原上,奔跑追逐的野驢。

4、烏龜:這一段音樂是取用作曲家奧芬巴哈的「天堂與地獄」序曲中的一段,活潑快速的康康舞旋律﹔在此曲中,慢吞吞地演奏出來,跟前段恰成鮮明的對比。


5、大象:在鋼琴的圓舞曲節奏後,低音提琴奏出白遼士所作「浮士德的天譴」中,妖精之舞的旋律以及孟德爾頌「仲夏夜之夢」中的詼諧曲。這些輕快的音樂,聖桑卻將它拿來描寫大象笨拙的步伐,與滑稽可笑的舞步。


6、袋鼠:袋鼠以長而健的後腿,踢著地面向前跳躍行進。袋鼠那出奇地長且大的尾巴,也能幫助其跳躍平衡的動作。聖桑用兩合鋼琴交替奏出的裝飾的樂句,描述袋鼠輕快的動作。


7、水族館:由鋼琴彈奏出輕緩的琶音,有如玻璃水族箱裡頭清水的波動,長笛與絃樂,奏出安詳的旋律,描述在水中悠游的魚。


8、長耳人:由第一和第二小提琴,交互奏出特別的樂句,像是一頭驢頭人身的怪物嘶叫的聲音。


9、布鼓鳥:鋼琴的和絃表現幽靜的森林,模仿杜鵑的單簧管反覆的奏出兩個單音一咕!!


10、大鳥籠:由絃樂器的顫音來表示鳥兒振翅飛翔的聲音,長笛主奏表達小鳥飛躍的情景﹔鋼琴則模仿鳥籠中小鳥的鳥叫聲。


11、鋼琴家:這真是一種不可思議的「動物」,曲中反覆彈奏徹爾尼的練習曲,諷刺鋼琴學生不斷苦練單調乏味的音階,多可憐。


12、化石:木琴跟管絃樂合奏出聖桑自作「骷髏之舞」中,骷髏們跳舞的旋律。


13、天鵝:由鋼琴的琶音伴奏,表示清澄的湖水,接看大提琴奏出美麗迷人的旋律,描述天鵝以高貴優雅、安詳地浮游的情形。


14、終曲:這是最後所有動物一起活躍熱鬧的大團圓場面。最後匯集成歡樂的氣氛,在燦爛歡愉的高潮中結束。


骷髏之舞 Dance Macabre


第三號交響曲"管風琴"

2010年3月3日 星期三

印象樂派的音樂家: 德布西

克勞德德布西 Claude Debussy (1862-1918)

德布西,法國人,是一位劃時代舉足輕重的音樂家。最初他一度希望成為鋼琴演奏家,後來才將精神投入作曲上。

德布西出身於非音樂世家,但自幼年起即展露音樂天份,可惜未被引起家人注意。直到德布西的父親受旁人指點才開始讓德布西接受音樂教育。鋼琴啟蒙老師為蕭邦的學生佛羅維爾女士,他為德布西打下良好的鋼琴基礎,才使德布西以11歲稚齡進入巴黎音樂院就讀。

"傳統的破壞者"--德布西自幼就受印象派藝術的熏陶。他認為創作不需要墨守成規,並表示色彩為構成音樂的重要元素,因此努力實驗各種新的音階、調式及和聲效果,並試圖打破樂曲型式的限制,將法國印象派藝術手法運用到音樂上,創造出了其別具一格的作曲風格,音樂中有抽象而超越現實的色彩,營造出一種空靈、飄邈的氛圍,為「印象樂派」開啟了一扇大門。

1889年,巴黎舉行世界博覽會,在博覽會上,德布西聽到了爪哇甘美朗的演奏,並對十二平均律和中國五聲調式印象深刻。他的音樂受東方音樂、西班牙舞曲與爵士樂以及與當時的音樂家、文人與印象派畫家等影響極深。


(甘美朗樂團)

代表作品有管弦樂交響詩《海》,《牧神的午後前奏曲》,鋼琴曲《貝加馬斯克組曲》、《版畫》、《兒童天地》、《印象集》等,而他的創作最高峰則是歌劇《貝利亞與梅莉桑德》。他熱愛自然,常以自然風景當做題材創作,如"雨中庭園"、"水的反光"、"水的妖精"。

鋼琴曲"貝加馬斯克組曲"中的"月光"

一樣的"月光"卻以有趣的數位音畫方式呈現

改成管絃樂版的"月光"-迪士尼動畫片"幻想曲"("Fantasia")中的片段配樂

鋼琴曲"印象集"中的"水之反光"

鋼琴曲"版畫"中的"塔"別具有東方色彩

鋼琴曲"版畫"中的"格瑞那達的黃昏(以西班牙曲風創作)
"

鋼琴曲"兒童天地"中的"黑娃娃之步態舞"受早期美國爵士樂的影響

鋼琴曲"棕髮少女"


鋼琴曲"幻象曲"(或稱"夢")

管絃曲"牧神的午後前奏曲"

交響詩"海"



英國畫家透納的海景畫(Debussy交響詩"海"的靈感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