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5日 星期二

郎朗 ~ Do or Die

郎朗的維基百科介紹


2012 BBC 所拍的郎朗紀錄片 

DO OR DIE





郎朗的成功, 你要嗎? 

2016年11月9日 星期三

「溫柔的西西里人」歌劇創作家貝里尼

貝里尼的生平介紹 

貝里尼完美結合美妙旋律以及高難度的美聲唱段, 使他的許多作品, 至今被奉為美聲唱法(bel canto) 的經典教材。





歌劇:貝利尼Bellini:《Norma諾爾瑪》3CD 
有人說,《諾爾瑪》簡直就是專為卡拉斯寫的。無論這話是否過分,卡拉斯演唱這個角色,名氣之大卻是事實,以至於50年代的許多歌劇迷,恐怕真是弄不清楚究竟是《諾爾瑪》成全了卡拉斯,還是卡拉斯唱紅了《諾爾瑪》! (李杭育《唱片經典》) 

《諾爾瑪》 原為二幕正歌劇,也有編成四幕演出的。羅馬尼編劇,貝利尼譜曲,1831年12月26日在米蘭斯卡拉歌劇院首次公演。 

當時諾爾瑪這個角色是諾爾瑪由帕斯塔扮演、阿達爾吉薩由格裡西扮演、波利翁由唐譯利扮演。貝利尼曾對首演寄予極大期望,帕斯塔也作了出色的表演, 但結果沒有成功,他為此而極度氣餒,關於失敗的原因有各種各樣的說法。一種說法是因為排練一直持續到演出的那天早上,所以大家都太疲勞。另一種說法是由於 太疲勞,因而第一幕裡諾爾瑪與阿達爾吉薩的二重唱沒能唱好。又一種說法是反對貝利尼的帕奇尼等一幫人的攻擊所起的作用。但在以後的演出中,卻一次比一次地 受到歡迎。 

在貝加莫上演時,帕斯塔的演出取得很好的評價。1834年瑪莉布蘭主演這部歌劇後,這部作品的聲譽就大為提高了,1883年在英國皇家劇院、同年 在法國的意大利劇院、1841年在美國費城徹斯納特劇院、1890年2月27日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等處,分別舉行了在各地的首演。在紐約演出時角色的分配 是諾爾瑪由莉莉•勒曼(l848—1929)扮演,阿達爾吉薩由貝蒂•弗蘭克扮演、波利翁由鮑爾•加裡尤扮演。 

作曲家本人曾說過:“我寧肯舍棄一切,也要保住《諾爾瑪》”。從這句話裡不難看出作者是格外偏愛這部作品的。《諾爾瑪》的確是充分發揮了貝利尼特 點的傑作,在它的唱段裡充滿了無與倫比的純真之美,它的表現方法雖然樸素單純,但卻能強有力地打動人們的心弦。 《諾爾瑪》是英雄的歌劇,是被稱作以表現女主角為主的歌劇。扮演諾爾瑪的演員,必須是能全面掌握聲音,技巧和風格的意大利歌劇傳統美聲唱法的名家,她即或 只剩一個人在舞台上,也必須能控制住舞台和觀眾情緒,這就要求她必須是一個具有藝術感染力的悲劇演員,否則是不能勝任這個角色的。 

此外,如果找不到能與諾爾瑪很好配合的另外兩名主要演員,則演出也會是索然無味的。這部名作上演的次數非常少,這恐怕也是由於上面所談到的幾點原因造成的。不過這部作品確實是威爾第以前意大利歌劇中屈指可數的名作,不愧是具有宏偉規模的正歌劇。 

瑪麗亞卡拉絲的 Casa Diva  聖潔的女神


Renee Fleming 的 Casta Diva   










聖潔女神,聖潔的女神啊,你耀眼的光輝 
照耀著這古老的聖林,閃爍著 
寵愛的微光,啊,沐浴在我們身上 
啊,寵愛的微光,沐浴在我們的身上 
沒有烏雲遮蔽,吉祥的光華! 
啊,平靜你那熱烈燃燒的心靈 
啊,平息你那輕率的熱情! 
然後,和平重歸塵世 
光陰飛逝不停

完整的諾瑪歌劇演出


最後一幕



帕華羅弟演唱 Vaga Luna  游移的的月亮

溫柔的月亮,你撒下銀色的光
在海岸邊及鮮花上
對宇宙萬物, 發散愛的言語
你是唯一見證, 我殷切的思念
她使我愛戀滿載
並能訴說我的感動和歡嘆
也請告訴她距離不能安撫我的悲傷
如果我懷抱希望
一個她未來憧憬的希望
告訴她, 日以繼夜
即使我將細數著苦痛時光
那令人讚嘆的希望
也會在愛中得到慰藉




2016年11月3日 星期四

Andre Rieu 的約翰史特勞斯樂團

指揮/小提琴
身為荷蘭小提琴家、指揮家、藝人,安德烈瑞歐的專輯於全球熱銷超過三千萬張。被媒體冠上「華爾滋之王」稱號的瑞歐深信每個人都可以享受古典音樂的美好。跟隨著約和‧史特勞斯的腳步,他演出時熱情邀請觀眾離開座位,走向走道隨著音樂舞動身體。安德烈‧瑞歐(Andre Rieu)帶領他創辦約翰‧史特勞斯管弦樂團的五十位成員赴全球各地巡演,足跡遍及五大州。他的音樂會每年吸引超過七十萬愛樂者共襄盛舉,使他名登世界十大巡迴演出之列。2008年,安德烈‧瑞歐(Andre Rieu)獲美國評選為古典音樂家冠軍,澳洲更曾頒與他超過百座的白金獎。

安德烈‧瑞歐(Andre Rieu)現居於馬斯垂克的一座城堡,據說達爾達尼央當年為路易十四世戰死沙場前,即是在這座城堡享用他最後的早餐。安德烈‧瑞歐(Andre Rieu)兒時曾於該城堡上鋼琴課,他當時便夢想住在裡面,翻修他、使他更明亮、並加上金色的水晶燈和美麗的畫作。在交響樂指揮父親的鼓勵下,安德烈‧瑞歐(Andre Rieu)自五歲開始學習小提琴。瑞歐接受的紮實訓練使他順利進入布魯塞爾黃家音樂學院並獲得頭等獎。1987年,創立約和‧史特勞斯管弦樂團。

大突破

一場阿姆斯特丹阿賈克斯與拜仁慕尼黑對決的大型足球賽上的演出,成為安德烈‧瑞歐的轉悷點。他如是說:「就在中場休息前一分鐘,阿賈克斯得了分,觀眾異常的興奮。我接著在中場休息時演奏《The Second Waltz》,全場觀眾無不跟著搖擺高歌。那年我的專輯在荷蘭的銷售甚至超過麥可傑克森,一切都是這首華爾滋的功勞。」


安德烈‧瑞歐成功征服荷蘭觀眾後,接著風靡全球。他的專輯在世界各地從紐西蘭至日本皆大受歡迎,全球專輯銷量已突破三千萬張。在專輯大獲成功後,他的音樂會更是炙手可熱。安德烈‧瑞歐(Andre Rieu)與約翰‧史特勞斯管弦樂團現於澳洲、日本、南韓、加拿大、美國及歐洲各地均有演出。



史上最盛大的舞台製作

安德烈‧瑞歐(Andre Rieu)的現場演出皆為豪華盛宴;瑞歐親自審合的華美服裝、童話故事般的城堡、溜冰場,是當今最獨特最華麗的巡演製作。2007年瑞歐甚至以原尺寸打造、重現奧地利美泉宮做為「世界各大場館巡演:浪漫維也納之夜」演出佈景,創下史上最大巡演舞台製作。高達125公尺寬、20公尺深、25公尺高的巨大佈景,只有大型場館可容納。布景內含兩座溜冰場、兩座噴水池、並於樂團前後鋪設舞會地板。瑞歐至今音樂會觀眾人數最高記錄為38605人,於墨爾本泰勒斯特拉圓形體育場。




建築師安德烈

「如果我有一天不再拉小提琴,我會成為一名建築師。因為我一直在建造。」雖然他指的是他私人城堡的裝修工程,但這席話也可作為他重見華爾滋風華的隱喻。「我從來沒有對觀眾說過『站起來跳舞吧!』,但他們總是這麼做,我想這是因為我演奏《藍色多瑙河》的方式不同。」他說完便開始以一種疲倦、睏乏的聲音哼唱《藍色多瑙河》的旋律,之後又以招牌笑容加上腳尖打拍重新唱一遍。

藍色多瑙河


華爾滋做為人生之鏡

「華爾滋是我人生非常重要的一部份。演奏華爾滋式展現我正面精神,並將我的幽默帶給世界很重要的方式。華爾滋也可能是悲傷的但同時又能振奮人心,所以你必須找出振奮的部分,就如同以正反兩個面向看待人生。當你做為我的觀眾時,你必須敞開心胸,把自己交給我,華爾滋自然會抓住你,除非你對她說『不,我不想要』,那華爾滋就不會來到你身邊。」

跟隨夢想

安德烈‧瑞歐(Andre Rieu)現居的城堡離他的出身地非常近。他在一個古典交響樂團展開第一份工作。「我的同事只談論錢和公會的事。我每天都越來越不開心,因為沒有人真正在乎音樂。我的妻子馬玖莉當時是德文和義大利文老師。她曾對我說:『我會賺錢養家,所以你可以追尋你的夢想。』那是在我的樂團成立之前。1987年,樂團逐漸成型,並開始排練,當時成員僅有14人。」
夢想遠大

現金安德烈‧瑞歐(Andre Rieu)擁有一座王國,由其中一位兒子擔任副總裁。他的另一個兒子是畫家。他說他的兒子們性格完全相反。一為夢想遠大,另一位則腳踏實地。「我則兼具夢想和實際。人們總是問我怎麼能同時當商人和藝術家?我最好的例子是約翰‧史特勞斯,他不但同時經營五個樂團,還創作出眾多好音樂。」

史特拉瓦里名琴
安德烈‧瑞歐(Andre Rieu)是一位積極的保育人士,種植異國植物並拯救森林。他堅信回饋的重要性。瑞歐總是隨身攜帶他價值百萬歐元的史特拉瓦里名琴。問他是否與小提琴同床共眠?他說:「沒有,我和我妻子一起睡,但小提琴睡在我們中間。它已經四百歲了,它是我的責任,我並不害怕和他一起工作玩樂,它總是在那裏。我並不會浪漫的將小提琴看做男性或女性,我將他視為我生命或身體的一部份。」
---末尾付上該樂團最著名的《史特勞斯組曲》由 安德烈‧瑞歐(Andre Rieu)指揮約翰史特勞斯(The Johann Strauss Orchestra)演出。讓大家一睹只屬於「安德烈瑞歐式」的歡樂音樂會。



與 Dancing with the Stars 第23季開場的演出鐵達尼號主題曲



Jermaine Jackson - Smile




2016年9月28日 星期三

莎士比亞去世四百週年 之 普羅高菲夫之羅密歐與茱麗葉芭蕾舞劇

維基百科的莎士比亞介紹


莎士比亞經典名句中文版


普羅高菲夫 羅密歐與茱麗葉芭蕾舞劇


騎士之舞 Dance of the Knights & Juliet Variation


茱麗葉與貴族巴里斯跳舞前,兩度尋找家人的依靠,兩人跳舞時儘管唯美卻藏著不甘願的意念在。而茱麗葉與羅密歐相見一見鍾情時,音樂再度回到騎士之舞,震撼武斷的音樂暗指兩人的戀情會因為仇恨被暴力地終結。



最終曲 茱麗葉之死



完整的芭蕾舞劇


轉貼自 http://www.e-classical.com.tw/lifetime/flash_content.cfm?artid=732


提到「芭蕾舞劇」這個名詞,大概都離不了俄國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三大芭蕾作品─天鵝湖、胡桃鉗、以及睡美人,而且這三齣作品幾乎也已經成了芭蕾舞劇的代名詞。事實上,不論在芭蕾音樂或是舞蹈史上來說,都還是有不少傑出的創作,例如俄國作普羅高菲夫的舞劇「羅密歐與茱麗葉」,就是最好的例子。 普羅高菲夫的芭蕾舞劇「羅密歐與茱麗葉」,是根據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同名的愛情悲劇改編而成,其中充滿了唯美浪漫的愛情故事,自古以來就有不少的藝術家,以音樂、舞蹈、戲劇、文學…等表演方式重新詮釋這部經典作品,但是只要提到在舞蹈方面的改編版,則是以普羅高菲夫的創作最為著名。

西元1936年,普羅高菲夫以他「兼具有現代以及復古風格」的手法,完成這齣舞劇,從上演到今天為止,一直是世界各大芭蕾舞團必備的基本劇碼,不只原來的劇情吸引人,就連普羅高菲夫的音樂,也能充分表現豐富的戲劇性,從前奏曲就可以深刻地感受到音樂中所呈現出來的戲劇張力。 

「羅密歐與茱麗葉」第一幕剛開始,場景發生在中世紀的義大利維洛納城,這裡有兩個向來敵對的家族,一個是蒙太鳩、另一個則是卡帕萊特,他們彼此之間結下了深仇大恨、互不往來。 某天早晨,蒙太鳩家族的羅密歐在廣場上閒逛,漸漸地,人群愈聚愈多,很不巧地,蒙太鳩與卡帕萊特兩家的人又相遇了,大家彼此互相看不順眼,一言不合,又打了起來。就在打得正激烈的時候,維洛納城的王子出現了,他下了一道命令:以後如果誰再挑起打鬥血腥事件、甚至還鬧出人命的話,誰就要被驅逐出城外;王子同時也要蒙太鳩與卡帕萊特兩家人握手言和,於是他們在心不甘、情不願的情況下,暫時停止了爭亂。

接下來的場景則轉換到卡帕萊特家,卡帕萊特伯爵有一個美麗可愛的女兒茱莉葉,這位年輕女孩正在和她的保母玩起躲迷藏的遊戲…… 這個時候,茱麗葉的父母親來到寢室裡探望女兒,並且向女兒介紹一位年輕富有的貴族巴里斯伯爵,茱麗葉的父母希望女兒能與巴里斯伯爵早日成婚,但是茱麗葉卻俏皮地躲開了巴里斯伯爵的求親,躲在保母的懷裡撒嬌。

另外一邊,在蒙太鳩家的大廳裡,正舉行一場盛大的晚宴和舞會,而卡帕萊特家的羅密歐和他的朋友,則是戴上面具、偷偷地混入人群裡,跑來湊熱鬧。 舞會裡,茱麗葉在眾人面前跳了一支優雅的舞蹈,茱麗葉的美麗,吸引住所有來賓的目光,當然也包括羅密歐在內;羅密歐情不自禁愛上眼前這位美麗的少女,甚至在不知不覺地情況下,走上前去和茱麗葉共舞,不料卻被茱麗葉的表哥提巴特認出身份;原本這兩個死對頭又要發生衝突,但是卡帕萊特伯爵阻止了提巴特,善意地表示:歡迎羅密歐前來參加宴會。 

在舞會結束後,時間已經很晚了。月光下,茱麗葉一個人趴在陽台上,思念著舞會中見到的那位英俊男孩,因為茱麗葉已經愛上了羅密歐!她對羅密歐也是一見鍾情。 這個時候,一個黑色身影出現在茱莉葉的陽台下,原來是羅密歐偷偷潛入茱麗葉的家中;同樣地,羅密歐對茱莉葉也是思念不已,而這次他冒險來到茱莉葉的陽台下,只為了要見一見心愛的女孩一面。而這對小情人,在月光的見證下,互訴衷情,許下了愛的承諾。 這兩位情投意合的小情侶還特別約定,要到勞倫斯神父那裡,請神父為他們做見證,他們也希望能夠藉此化解兩個家族之間長久以來的爭端,重新開始和平相處的生活。在羅倫斯神父的見證與祝福之下,完成了簡單的婚禮,而羅倫斯神父也希望蒙太鳩與卡帕萊特兩個家族之間長久以來的爭端,能夠因為這對小戀人的結合,永遠地結束。 

接下來的場景,則是在某個節日的清晨,民眾們聚集在廣場上,跳著一段節奏強烈活潑的舞蹈,慶祝節日的來臨。就在大夥狂歡舞蹈的時候,蒙太鳩與卡帕萊特兩個家族之間的人馬正好相遇,不料他們又因為一些小爭執,雙方發生激烈的打鬥;混亂中,羅密歐的好朋友─莫丘提歐─被卡帕萊特家族的提巴特暗中刺殺,傷重倒地不起。 羅密歐看到好朋友被對方殺死,心裡頭忍不住悲憤,一時之間也顧不得眾人的勸阻,他拿起劍和提巴特展開了一場決鬥;在羅密歐的猛烈攻擊之下,提巴特終於中劍、不支倒地。眾人看到又是一場血債的發生,大家驚慌四散,羅密歐也被友人趕緊帶離現場,而隨後趕來的卡帕萊特家族的人馬,看到悲劇再度發生,他們發誓要討回一個公道。 

由於羅密歐殺了人,已經違反當地的法律規定,必須要被驅逐出境,而羅密歐在離開之前,還偷偷地潛入茱麗葉的房間,和心愛的茱莉葉話別;兩個人雖然依依不捨,但是迫於現實情況,又不得不分隔兩地。在黎明來臨之前,羅密歐終於忍痛告別了茱莉葉。 在羅密歐離開之後,茱麗葉的父母親帶了他們心目中理想的女婿人選─帕里斯─和茱麗葉認識。但是茱莉葉心中怎麼會容得下其他的男子呢?於是茱莉葉拒絕了父母親的安排,但是她的父親卡帕萊特伯爵卻嚴厲要求茱莉葉遵從父命,否則就要把她趕出家門。

傷心的茱麗葉,在父親的威迫之下,只好表面上做了答應,但是心裡頭卻是既委屈又無奈。 原本在絕望中的茱麗葉,忽然想起了為她和羅密歐證婚的羅倫斯神父,或許神父能夠為她想出一個辦法,除了可以逃過父親的逼婚之外,又可以維持她和羅密歐之間的婚姻與愛情。於是茱麗葉一個人偷偷地跑到教堂裡,期待這最後一線希望不至於落空。 

慈祥的羅倫斯神父聽完茱麗葉的哭訴之後,於是給她一瓶安眠藥,要她服下去,只不過會昏睡一段時間,看起來就像是死去了一樣,但還不至於對身體造成傷害;另外一方面,羅倫斯神父也答應茱麗葉,會盡快幫她找回羅密歐,讓他們兩人一起私奔。 茱麗葉回家之後,表面上裝作答應父母所安排的婚姻,但私底下她已經偷偷地服下了安眠藥。茱麗葉一邊想著過去她和羅密歐相處的快樂時光,另外一邊她面對死亡的威脅,心裡頭忐忑不安,但是她又不願意自己未來的日子是在痛苦中度過,於是她鼓氣勇氣吞下安眠藥,倒在床上。 

第二天一早,當茱麗葉的朋友和家人為她準備婚禮的時候,發現倒在床上不醒人事的茱麗葉,大家真的以為茱麗葉已經離開人世間了,一場原本應該歡歡喜喜的婚禮,到這裡卻成了一樁悲劇。卡帕萊特家為茱麗葉舉行了盛大的「喪禮」,而茱麗葉也被安置在家族的地下墓陵中。 在卡帕萊特家族的喪禮儀式之後,被驅逐外地的羅密歐也趕了回來,他偷偷地來到茱麗葉的靈柩旁。

原本羅倫斯神父要趕去告訴羅密歐他所安排的計策,但是過程中出了問題,羅倫斯神父並沒有和羅密歐碰面,而羅密歐卻在之前就已經聽說茱莉葉「去世」的消息,而今天他來到茱麗葉的靈柩旁,果真看到心愛的人毫無知覺地躺在那裡,羅密歐也以為茱麗葉真的離他而去了,於是他喝下身上所帶的毒藥,和茱莉葉同歸於盡。 可是,就在羅密歐斷氣的同時,茱麗葉則因為安眠藥的效力過去了,也漸漸甦醒過來,但是她卻看到心愛的羅密歐一動也不動地躺在她的身邊,茱莉葉悲痛萬分,感嘆命運之神的作弄,而她也拿起羅密歐身上的短刀,刺向自己的心臟,結束了生命,追隨羅密歐的步伐,一同前往天堂,享受屬於他們的愛情。 

普羅高菲夫的芭蕾舞劇「羅密歐與茱麗葉」,可以說是他最好的代表作之一,他以一連串主題與變形,為劇中的每一個角色、場景及事件賦與鮮明的形象,此外,極富想像力的管弦配器法及旋律節奏運用,適當地表現出劇情的衝突與轉折,如前奏曲、假面舞會、茱麗葉的小步舞曲等等。普羅高菲夫雖然不隸屬任何樂派,但卻引導著二十世紀初的古典樂壇,為現代主義的音樂開闢了一條創新的方向。


2016年4月14日 星期四

國民樂派

維基百科的國民樂派




俄國作曲家 格林卡, 米哈伊爾 Mikhail Glinka

米哈伊爾·格林卡.第一個獲得廣泛聲譽的俄國作曲家,對後來的俄羅斯音樂創作特別是對俄國浪漫樂派強力集團有重要影響,被譽為俄國交響樂的奠基人。曾經的俄羅斯國歌《愛國歌》即是格林卡的作品。 格林卡出生於一個地主家庭,早年曾參加過家中的農奴樂隊,掌握了小提琴演奏和許多民歌。1824年,他到交通部任職,但後來決定從事音樂事業。1830年到意大利深造,主要學習了歌劇的創作。 1834年回國,寫出成名作《伊凡·蘇薩寧》(公演時尼古拉一世曾下旨更名為《為沙皇獻身》,十月革命後恢復原名,並由蘇聯詩人戈羅傑茨基於1939年將劇本修訂為現時通行版本),取材於1612年波蘭入侵俄國時,農民蘇薩寧被迫為敵軍帶路而將敵軍引入冰雪叢林,與敵同歸於盡的故事,音樂富於民族風格,是俄國第一部民族歌劇。 [資料來自WIKI百科]



莫爾島河 (20分開始)







2016年3月31日 星期四

2016年3月10日 星期四

2016年2月24日 星期三

法蘭克辛納區

In the Wee Small Hours (1955)




FLY ME TO THE MOON

https://zh.wikipedia.org/wiki/Fly_Me_to_the_Moon



My Way

https://zh.wikipedia.org/wiki/My_Way



NEW YORK NEW YORK



原唱麗莎明麗與Frank Sinatra合唱紐約紐約



Strangers in the Night


作詞: Charles Singleton / Eddie Snyder   作曲:Ivo Robi? (Croatia)

Strangers in the Night

Strangers in the night exchanging glances 夜色中,兩個陌生人眼神輕觸
Wondring in the night 心中激盪在夜幕中
What were the chances we'd be sharing love 我們是否足夠幸運, 能同享這份愛情?
Before the night was through. 在夜晚離去前

Something in your eyes was so inviting, 你的眼神如此誘人
Something in you smile was so exciting, 你的微笑如此激情
Something in my heart, 在內心深處,
Told me I must have you. 有個聲音告訴我,一定要擁有你,

Strangers in the night, two lonely people 夜幕中的陌生人,孤獨的兩個人。
We were strangers in the night 我們曾是夜色中的陌生人
Up to the moment 直到有一刻
When we said our first hello. 當我們第一次相互問候
Little did we know 以前,我們竟然不曾知道
Love was just a glance away, 愛可以只是目光的交錯
A warm embracing dance away and -也可以只是相擁的輕舞

Ever since that night weve been together. 自從那天的夜晚我們在一起
Lovers at first sight, in love forever. 一見鍾情的愛人,永浴愛河
It turned out so right, 所有的感覺,卻都是如此的親切,美好。
For strangers in the night. 雖是夜色中的陌生人

Love was just a glance away,
A warm embracing dance away and -

Ever since that night we've been together. 
Lovers at first sight, in love forever. 
It turned out so right, 
For strangers in the night.

Do dody doby do
do doo de la
da da da da ya...
The Best is Yet to Com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e_Best_Is_Yet_to_Come

"The Best is Yet to Come" is a 1959 song composed by Cy Coleman, with lyrics written by Carolyn Leigh. It is generally associated with Frank Sinatra, who recorded it on his 1964 album It Might as Well Be Swing, accompanied by Count Basie, under the direction of Quincy Jones. It was the last song Sinatra sang in public, on February 25, 1995, and the words "The Best is Yet to Come" are etched on Sinatra's tombstone. Though Sinatra made it popular, the song was actually written for and introduced by Tony Bennett.[1] Notable recordings include:

The Best of Frank Sinatra